永利棋牌,棋牌游戏

图片

“精益建造”才良模式“提质增速”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正是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这一科学论述,由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首先发现并总结提炼、持续跟踪报道的“精益建造”才良模式,才再次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提质增速”。日前,由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常州才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才良精益建造中心”正式签约揭牌。对普通大众而言,这是一条很容易被忽略的信息。然而,对于建筑业从业者和长期致力于建筑业研究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精益建造”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所所长苏振民,曾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长时间在德国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不仅意味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精益建造’在中国开启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而且标志着其作为中国建筑业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突破了最难的瓶颈——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的研究基础,只有基于此基础之上的探索,才可能具备大规模复制推广的基本条件。无论是对传统的现场浇筑建筑,还是目前国家正大力倡导的装配式建筑,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原副局长成际贵是促成此次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牵线人。他表示,该中心的成立必将为创新驱动江苏省乃至全国建筑业的现代化,产生巨大的动能。

通过近期陆续出台的一系列不同层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正在步入“中国速度”。“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工作目标。然而,另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建筑业仍将以传统的现场浇筑作业方式为主。如何促进这“大多数”的提质增速、转型升级,对于引导作为中国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健康发展,同样举足轻重。“从世界范畴找寻最先进的模式,方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建筑业粗放式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精益建造’无疑是最值得学习和推广的方式。”这是苏振民给出的答案。对于早在1998年就发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建筑管理模式——建筑工程整体化的探讨》论著、2009年主持完成了《江苏省精益建造体系应用前景与对策研究》课题的他而言,这是一个经过长期深入研究后的结论。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建造方式,“精益建造”为何在国内迟迟没有获得大面积的应用推广?在苏振民看来,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两大体系及实践案例的缺失。既无通过对活性系统理论、复杂系统组织与控制理论、价值管理等理论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建造特点梳理出的“精益建造”理论体系,又无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精益建造”关键技术体系,更无落地的创新实践项目,“建筑业没有同‘精益建造’相匹配的完整体系,一切都是空白”。才良模式的完整落地,让“精益建造”在中国有了理论研究和提升的真实案例。这,让苏振民看到了新希望。与他有着同样焦虑心态的还有另一个人,那便是该模式的创始人、常州才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才良。“我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去创新,如何保障最佳效果,如何提升效率,但要对此进行完整的理论总结和阐述,很难!”一个善实践,一个善总结,二者的结合,直接促成了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常州才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姻,且很快开花结果——“才良精益建造中心”成立。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书记杨琦对此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该中心的后续活动,充分发挥学院产学研的优势与特色,为创建江苏省级产学研创新基地而努力。该中心的成立,对于建筑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以及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具体而言,在技术服务目标方面,“才良精益建造中心”将在对国内外“精益建造”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对“精益建造”的理论进行总结归纳,结合我国建造特点梳理出“精益建造”理论体系;对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精益建造”关键技术体系进行研究,为工程建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才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精益建造”实践进行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为我国建造业实现转型升级,转换建造模式;在技术服务内容方面,完成对《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精益建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主要包含“精益建造”模式发展现状研究、“精益建造”理论基础研究、才良公司“精益建造”实践研究等。从理论层面及决策参考的高度,全面推动“精益建造”才良模式进入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阶段,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尽管通过耗时数年、耗资过亿元的艰辛探索和努力付出,“精益建造”才良模式通过常州九洲花园第三期58号楼的建设,已经成功完成了“1.0版本”的创新实践,但对黄才良而言,依然深感“压力山大”:“这只是个开始,要大规模地推广应用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尤其是离不开国家及相关部委在行业引领、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该中心的成立,使单个的民间项目层级的创新实践正式进入了正规学术研究领域,在产学研深入融合方面,算是朝前迈了一大步。”苏振民对此深表认同:“除了模式本身还需要不断完善提升外,人们对于‘精益建造’本身的认知误区,也是制约该模式应用推广的原因之一。比如‘精益建造’同目前国家重点推广的装配式建筑之间的应用关系,有不少人认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没有交融之处。其实,真正了解‘精益建造’的人都知道,它的应用范畴涵盖整个建筑业,甚至可以借鉴应用到其他工程领域,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仅适用于现场浇筑,同样适合于装配式。要实现建筑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建筑业的全产业链和建筑全生命周期出发考量经验模式的可行性,切忌分割成不同的环节、追求片面发展,而这,正是‘精益建造’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作为才良模式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之一的张锦华,则具体阐述了“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同装配式建筑发展之间的融合关系。首先,工序构件的标准化、细化的施工图纸,为工厂加工构件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升了装配式施工的标准符合性;建造全过程留痕、可追溯的管理,为住户装饰及物业管理提供了真实、准确的数据;准时采购制度与现场约束性资源分配,加强了供应链的管理;工序的模块化施工,促进了市场的专业细分,为小微企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引导作业人向产业工人转变;工序级定额报价标准,是市场决定造价的表现,也为工程过程结算创造了条件。才良模式对产业链业态的提质增速,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其次,按照才良模式细化的施工图(58号楼将设计的101张图纸细化到1615张)和模块化工序施工,使预埋、预留更加精准,现场拼装与吊装更加准确,加上“小时级”的工序控制,完全符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一致性。最后,才良模式自下而上的现场工序级穿插流水作业,与装配式现场施工吊装同步,模块化的标准施工方法为装配式建筑的干、湿作业提供了参考依据,将极大地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