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质量管理小组参加2023年工程建设
质量提升暨QC小组活动经验交流会
以“数字赋能,激发动能,提升效能”为主题,以落实《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宣贯《工程建设QC小组基础教材》为抓手,以增强员工运用先进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为目的。中国建筑业协会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测分会于7月5日至26日在武汉、成都、贵阳、上海四市举办了“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暨QC小组活动经验交流会”。共计2532项成果参加交流,每期600余项。辽宁省建筑业协会派员并组织我省代表参会。推荐的84项成果参加了交流,其中19项进行了现场发布。我会推荐的专家大连实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苏维鼎和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质量部副总经理田华中当选裁判并参加了活动。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吴慧娟、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副会长景万、监事长朱正举、副秘书长王秀兰分期到会并做重要讲话。会议由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测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昭主持。
上海发布会上,吴慧娟副会长指出: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从78年开始,已开展了45年。至今已成为我们行业参与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历史最长的质量管理活动。总结一年活动的特点是依托小组活动平台,来提高活动的规范性、严谨性和可持续性;是开拓思路创新发展,向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是向科学管理系统推进,树立融合质量意识、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的循环系统。
在贵阳的发布会上,刘锦章副会长着重总结了三点小组活动的主要做法和特点分享给与会代表:一是依托小组活动平台,提高活动的规范性、严谨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骨干和专家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人才队伍。三是创新活动方式,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励更多的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在成都的发布会上,景万副会长就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提出三点意见:一是从严从实,注重实效。要树立严谨的学风,坚持诚实守信、自主创新。二是开拓思路,创新发展。要从大局着眼,从小处开拓思路创新选题,突出质量管理小组解决新问题的积极性,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有效推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普及和深化。三是科学管理,系统推进。通过系统、规范、科学的指导,树立一线职工质量意识、参与意识、认领意识、改进意识的提升,确保群众性质量活动的长盛不衰。
在武汉的发布会上,朱正举监事长重点强调了四方面:一是依托工程建设行业科学小组活动的平台,提高活动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骨干和专家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人才梯队,促进活动持续开展。三是创新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形式,加强成果交流分享和转化推广,充分发挥成果价值。四是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短视频增集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员工参与小组活动。
在贵阳的发布会上,王秀兰秘书长围绕今年质量管理活动“数字赋能、激发动能、提升效能”的主题,归纳了三个特点:第一是注重实效,取得了丰硕成果。二是注重交流,实现了共同提高,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三是注重后续,延伸了会议价值。
在每期的发布总结大会上,均安排评委代表专家组做了交流成果综合评价。。
武汉会场由评委会组长、评委副主任袁艺总结:2023年,面对新形势,开启新征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2020版)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学习准则和中建协《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教材》(2020版),夯实基础,创新赋能,广泛交流,推广应用,开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新局面。
成都会场由评委会副组长朱锋总结:
一是具体特点如下:1.成果质量明显提升。2.选题水平逐步提高。3.活动过程全面。4.成果推广应用效果好。5.PPT制作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存在不足:1.成果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2.对《准则》理解不深不细。
问题解决型课题:
(1)现状调查没有分层逐步深入进行。
(2)原因分析没有体现全员参与。
(3)在要因确认的环节,《准则》要求“依据末端原因对症结的影响程度判断是否为主要原因”。
(4)制定对策中有“必要时,针对主要原因提出多种对策,并用客观的方法进行对策的评价选择”要求,虽然这不是强制要求,但既然要做,就必须做规范。
(5)效果检查不全面。
(6)巩固措施不完善。
(7)总结千篇一律,没有特点,内容感觉哪个小组都可以用。
创新型课题:
(1)选择课题不明确。
(2)由于部分成果“需求”不明确或太多,导致设定的目标不得当。
(3)部分小组仅用一张系统图展示了总体方案,缺少与借鉴物的关联、创新性及相对独立性描述。
(4)有的小组对策表中的对策与最末一级可实施的具体方案不一致。
(5)标准化步骤中部分小组没有对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6)总结阶段泛泛而谈,没有把创新特色总结出来。
3.基于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4.推荐方法应用水平有待突破。
(1)统计方法应用没有突破和新意。
(2)为用统计方法而用,没有为分析判断提供依据。
(3)制图不正确或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
5.成果发表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提出几点建议:1.学习《准则》,强化培训。2.源于实践,有效融合。3.遵序程序,关注细节。4.坚持改进,勇于创新。
贵阳会场由评委会副组长黄慧总结:
一、总体情况:今年共有31个地区、21个行业(总公司)有关协会推荐了2627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成果,是近年来申报数量最多的一年。本次贵阳交流会共有625项成果参会,其中,有212项成果进行了现场发布,413项成果进行了现场交流。
1.小组活动更加着眼于现场实际。小组活动的开展更加着眼于现场实际,内容新颖、广泛,成果课题从传统的解决工程难题、提高工程质量的课题,拓展到关注环境、绿色施工、安全生产、提高工效、项目管理信息化、新型建造方式,到研发新工艺、新材料、研制新产品、新机具等内容,着力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既突出了 QC 小组活动小、实、活、新的特色,又顺应了国家及行业的发展趋势。
2.活动过程更趋规范。随着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以及《工程建设 QC 小组基础教材》(2020版)的宣贯和实施,小组活动过程更趋规范,理解更趋统一,成果的水平稳步提升,代表了工程建设行业 QC 小组活动成果的先进水平。大多数小组活动过程能够符合 PDCA 循环程序,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更加注重事实和数据的挖掘,在活动过程中的各个决策决定阶段能够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统计方法的应用基本上做到了适宜、正确。
3.小组活动更加注重实效。小组活动坚持"小、实、活、新"的活动特色,紧密围绕着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改进和创新活动。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经成果固化形成了作业标准、工法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积淀下来,为提升企业的标准化水平积蓄着力量。
4.更加关注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QC 小组在着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技术方案、施工方法、作业指导书,以及管理制度或流程,大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在企业和各级协会的大力推动下,活动成果给其他类似工程起到了借鉴作用,规范了行业施工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彰显了小组活动无限的潜能和生命力。
二、不足之处:
1. 问题解决型
⑴选题理由不明确,没有用数据说话。
⑵现状调查大部分进行了分层,但部分成果分层不够清晰。收集的数据没有介绍数据的来源,没有考虑分层的方式以及每个层次的样本量;不同层次的问题放在一起比较;最后的层次不是问题而是原因;最后的症结忽略掉前面层次的内容。
⑶设定目标的依据不足。确定症结解决程度时采用假设;两个症结没有分别确定解决程度;依据中存在不支持目标的数据;设定目标在测算数据的基础上没有留余量。
⑷指令性目标与自定目标混淆;指令性目标可行性论证,达不到指令性目标要求时,没有考虑解决症结以外的其他问题,与现状调查相混淆。
⑸原因分析未能结合现场从专业角度系统的、逻辑的层层分析,直至分析到所有的末端原因。原因分析未能展示原因全貌;因果关系不清晰,逻辑关系不紧密;未分析到真正的末端原因。
⑹要因确认大部分能够针对末端原因对症结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但由于原因分析很多没有找到真正的末端原因,导致要因确认过程空泛,缺少相关数据和实际内容;先对标,再判断影响程度;在多个症结的情况下,要因确认针对的症结不准确;将不可抗力确定为非要因;没有采用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等客观方法确定要因。
⑺针对主要原因提出多种对策时,没有采用客观的方法进行对策的评价和选择;对策不明确,对策目标没有针对对策并和主要原因的状态相关联。
⑻对策实施过程描述不具体,对策目标检查缺少具体数据,没有具体时间。
⑼效果检查阶段没有关注收集数据所代表的总体,在所有对策还未实施完毕并达到对策目标时,就开始收集效果检查的数据。在做排列图对比时,症结仍在第一位或次要问题频数上升,没有给予适当解释说明。
⑽巩固措施不具体,未能将实施有效的具体措施纳入相关标准和制度。巩固期应有三个周期的数据,用来看趋势,不应计算平均值。
⑾没有针对课题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文字多,数据少。
2. 创新型
⑴选题针对的是当前存在的问题,没有针对需求;需求不明确,需求与要求混淆;没有借鉴到的内容无须放入成果报告中;只有借鉴的文章、专利名称或实物,没有提炼出其原理或技术,没有可借鉴的数据。
⑵课题目标与需求不一致;目标设定不直接;目标可行性论证无可借鉴的相关数据作依据,只是定性描述。
⑶提出的总体方案与借鉴的联系描述不清,或与借鉴的信息不一致,前后脱节;总体方案缺乏创新性,总体方案的创新性可在借鉴中体现,无须专业机构再次查新;两个以上总体方案缺乏相对独立性。
⑷方案分解不彻底,未将最佳总体方案逐级分解细化为可实施的具体方案;方案的评价没有采用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的方法取得事实和数据,只是定性分析比较或对比方案的优缺点。
⑸对策表中的"对策"不是最佳方案分解中确定的最末一级方案;没有将新产品的组装调试或新系统、新工艺的整合、试运行项列入对策表;对策目标不是针对对策的主要功能设定。
⑹计算经济效益不实事求是。
⑺缺少对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的环节;标准化形式不具体。
⑻没有总结创新过程的特色与不足。
3. 统计方法
⑴统计方法应用不适宜,与方法的功能不一致。
⑵统计方法运用不正确、不规范。
上海会场由评委会副组长王会英总结:
1、上海第四次交流会发表交流了605个课题成果,其中现场发布了209个、交流了396个。成果选题广泛、涉及专业种类多、技术应用、提质增效、安全环境、绿色施工、智慧工地、职业健康。成果数量、质量都比往年有所提高。
2、绝大多数小组按照2020版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要求开展活动,符合PDCA循环程序要求,分析课题、制定目标。
3、基于客观事实,认识到事实数据是小组活动的灵魂,好的成果是小组真实可能的成果,不是进行经验的总结。
4、正确应用统计方法,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会用到统计方法,正确的结论得出,必须运用适宜的正确统计方法。
存在的不足:
一是选择课题的现状数据和现状调查数据不一致。
二是管理方法的总结内容和活动程序不一致,没有分清问题解决型目标课题和创新型目标课题的区别。
王昭副会长兼秘书长做了大会总结:我们召开工程建设质量活动经验交流会,其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开展群众性全面的管理工作为抓手,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会议全面总结了一年来工程建设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经验和特点,深入探讨了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更好的指导和推进行业各项活动持续健康的发展。归纳起来的特点:第一注重实效,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二注重交流,实现共同提高。第三注重发展,提出后续延伸。我们希望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工程建设行业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建设更多高品质工程。
45年来,我国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成果实践活动体现了在经济发展和质量提升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借着本次交流会契机,在各市协会联合推动下,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认真总结各类小组活动经验,探索进一步开展对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提升我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我省参会代表亲身感受到众多课题发布成果新颖性,收获了发布现场专家点评的新知识,提高了持续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新理念。省建协号召我省建设企业积极组织参与这项活动,为解决工程项目质量技术问题创新思路,为辽宁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